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選單
:::

學校及社會環境

    末日的『碳』息 列印
      資料更新時間:111-12-20 13:58

    (101年高雄市環境教育創意教學設計競賽獲獎教案-國中組銀牌獎)

    環境教育是1960 年代末期興起的新學門,1975 年的貝爾格勒憲章(Belgrade Charter)提出環境教育的目的在於:「使人類認識、關切環境及其相關問題,並具備知識、技能、態度、動機與承諾,從個人及團體致力於現今環境問題的解決並預防未來新問題的發生。」自20 世紀70 年代以來,環境教育的方向不斷的調整,由偏重於環境科學知識轉向同時強調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並轉向基於現實問題的教育,強調實踐的重要性(柴慈瑾、田青,2009)。而學生的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敏感度、自我效能、環境行動經驗等變項,對環境行為意圖具有顯著的影響力(唐貺怡等,2009),若能有效提昇,對於培養具有行動力的負責任公民有正向的幫助。

    環境教育早期的主軸著重於環境保護,之後則以「生態中心」為主流,自1990 年代迄今,環境教育即主要定調在「永續發展」。政府近年來所推動的綠色學校計畫、永續校園計畫,以及最近大力標榜的節能減碳運動,其目的無一不是在達到能夠節省資源,減少污染、廢棄物和噪音,維護生態、生物多樣性,以符合永續發展的準則(引自辛懷梓、張自立、王國華,2010)環境教學的第一步,要從認識環境問題開始,研究者也提出貼近生活的議題,學習者的掌握度越好(房振謙等,2008)。近年來環境問題日趨重視,而全球暖化、節能減碳也成為各國重視的時事議題,所以筆者希望在健康與體育領域中,結合課程中促進群體健康的概念,以全球暖化的概念為主體,進行一系列的課程活動。

    然而在構思課程內容時,筆者與綜合領域教師交換過去的教學心得發現,兩個領域的教學內容十分雷同,且部分版本安排的授課年級也相近,為了避免重複又能讓兩者的教學效果相互加乘,筆者反覆思考,若以健康教育的角度切入環境教育,重點該放在哪?又該與其他科目如何合作或有所區隔?

    幾經思考之後,筆者發現健康教育當中所強調的「生活技巧」與環境教育的目標不謀而合,因此決議以全球暖化議題切入,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環境問題,體會人與環境相互依存的關係,並能理解自己的生活型態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進而願意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節能減碳、永續消費的行動。

    一、 領域主題:健康與體育領域─健康教育課

    二、 教學對象:九年級學生
    三、 教學節數:3節(共135分鐘)

    四、 教學目標與能力指標

    (一) 教學目標
    ◎認知部份
    1-1 了解全球暖化議題的內涵,並深入思考對人類健康所造成的影響。
    1-2 能想出生活中可身體力行的環保工作與做法。
    1-3 能暸解綠色消費的意涵,以及各項環保標章。
    ◎情意部份
    2-1 能覺察環境變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2 能體會人類與環境相互依存的關係。
    2-3 能覺察自己的生活形態、消費行為對環境的影響。
    2-4 能表達願意改變生活習慣、消費習慣的意願。
    ◎技能部份
    3-1 運用科學的方法蒐集資料,並能善用解決問題技巧,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3-2 能草擬一份友善環境的個人減碳行動計畫,並執行之。

    (二) 國中小健體領域分段能力指標
    7-3-4 分析人類行為如何改變全球環境,並探討環境改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7-3-5 提出個人、社區及組織機構為建造更健康的社區與環境所擬定的行動方案與法規。

    (三) 重大議題
    ◎環境教育
    1-4-1覺知人類生活品質乃繫於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維持生態平衡。
    2-4-2認識國內的環境法規與政策、國際環境公約、環保組織,以及公民的環境行動。
    3-4-2養成積極探究國內外環境議題的態度。
    3-4-4願意依循環保簡樸與健康的理念於日常生活與消費行為。
    4-4-1能運用科學方法鑑別、分析、瞭解周遭的環境狀況與變遷。
    4-4-2能草擬自己居住社區之環境保護行動計畫。

    五、 設計理念
    本課程的設計來自於「資源過度利用導致環境品質日趨惡化」的概念,課程設計以全球暖化做為核心概念,闡述現今因人類資源過度利用所造成的環境問題,並闡述資源過度利用所產生的原因,並帶領學生學習解決資源過度利用的理念與行動。

    • 相關圖片
      1. 20181025103815840
    :::
    ▲開啟 ▼關閉